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信息 >> 正文

教学督导信息【2025】(第138期)总第331期——立足时代命题 深耕三农领域 赋能专硕培养

来源: 日期:2025-10-25

教学督导信息

【2025】(第138期)总第331期

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

立足时代命题  深耕三农领域  赋能专硕培养

——介绍经管学院杨欣老师《大国三农》课程教学特色

督导员 王丽学

本学期,听取了农业管理专业硕士新增选修课《大国三农》的课程教学。该课程面向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,24学时、1.5学分,选课学生44人。作为紧扣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的新增课程,杨欣老师自八月份起便启动备课工作,深度研读多部经典《大国三农》著作,系统梳理三农领域前沿动态与政策导向,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课程体系。课程以“农业—大国根基”“农村—大国本色”“农民——大国脊梁”为核心模块,细分为五个专题展开教学,创新性融入文献分析与专题研报训练,紧密对接专业硕士能力培养要求,有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、强化实践思维、提升研究与表达能力。授课过程中,教师教学思路清晰、逻辑严谨,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,课堂互动充分、研讨氛围浓厚,充分体现了专业硕士课程的应用型导向。

一、紧扣时代脉搏,凸显课程时代特色与战略价值
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,三农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。农业管理专业硕士作为未来三农领域的管理与研究骨干,亟需系统把握大国三农的发展逻辑与实践路径。《大国三农》课程精准契合这一时代需求,以国家战略视角切入,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解读。课程在备课阶段深入研读多部经典著作,萃取核心理论与思想精华,同时紧密跟踪最新政策文件、行业报告与前沿研究成果,确保内容兼具理论厚度与时代气息。通过课程学习,学生不仅明晰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、农村建设的演进逻辑与农民群体的时代变迁,更深刻理解了三农领域的重大战略与实践要求,树立起“大国三农”的系统思维与责任意识,为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奠定坚实思想基础。

二、模块化专题设计,构建系统且聚焦的课程内容体系

课程打破传统线性授课模式,采用“模块+专题”的结构化设计,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,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。课程内容涵盖《粮食安全》《中国式农业现代化》等重大战略议题,聚焦农业核心命题、乡村振兴与农村治理等关键环节,以及农民主体地位与发展需求,引导学生从政策、理论与实践多维度进行剖析,为思维训练与专题研究提供清晰路径。该模块化设计既契合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需求,又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明确方向。每一专题均围绕现实核心问题展开,与专业硕士毕业论文“聚焦实际问题、注重应用价值”的要求高度契合,有效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凝练研究方向,为论文选题与框架构建奠定内容基础。

三、聚焦专硕培养需求,创新“理论+文献+研报”三位一体授课方法

课程立足农业管理专业硕士“应用型、复合型”培养目标,突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,构建“理论讲解+文献分析+PPT专题研报”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,将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研究准备紧密结合,形成“输入—内化—输出”的完整教学闭环,全面提升学生分析、逻辑构建与表达展示能力。

(一)理论讲解:立足经典,链接现实

授课教师以多部三农经典著作为理论根基,通过提炼核心观点、梳理理论脉络,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理论框架。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解读,例如在“粮食安全”专题中,融入我国粮食生产现状、国际粮食市场格局及种粮农户实践案例,深入阐释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实施路径。这种“理论+案例”的讲授方式,不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,更培养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论证提供方法论支持。

(二)文献分析:靶向选题,夯实基础

课程设置专门文献分析环节,围绕各专题精选高质量学术论文、政策文本与研究报道,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文献研读。教师通过讲解文献检索方法、综述撰写技巧,指导学生从文献中识别研究空白、明确科学问题,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兴趣与实践经验,初步确定研究方向。该训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献梳理与批判分析能力,为其构建毕业论文研究框架奠定扎实基础。

(三)PPT专题研报:分段指导,综合训练

课程以“三农问题研究PPT”作为综合能力输出形式,贯穿选题、框架设计、内容分析与成果展示全流程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,自主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专题,完成结构严谨、论证有力、表达规范的PPT研报。该过程全面训练学生的问题界定、信息整合、逻辑构建与视觉表达能力,是实现“学以致用”的关键环节。课程实施过程中,学生可随时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研报选题、逻辑架构与内容表达,获得全过程一对一指导,有效提升研报质量与研究素养。

总之,《大国三农》课程通过精准的课程定位、系统的内容设计与创新的教学方法,为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。该课程紧密结合专业硕士培养特点与研究实践要求,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能力训练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、经典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有机融合,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模式,为同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期信息传至:王铁良副校长、王海龙副校长、孙光国副校长,教务处、研究生处领导,学院负责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领导,全体督导员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教学信息 >> 正文
教学信息

教学督导信息【2025】(第138期)总第331期——立足时代命题 深耕三农领域 赋能专硕培养

来源: 日期:2025-10-25

教学督导信息

【2025】(第138期)总第331期

沈阳农业大学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二零二五年十月二十五日

立足时代命题  深耕三农领域  赋能专硕培养

——介绍经管学院杨欣老师《大国三农》课程教学特色

督导员 王丽学

本学期,听取了农业管理专业硕士新增选修课《大国三农》的课程教学。该课程面向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开设,24学时、1.5学分,选课学生44人。作为紧扣国家战略与时代需求的新增课程,杨欣老师自八月份起便启动备课工作,深度研读多部经典《大国三农》著作,系统梳理三农领域前沿动态与政策导向,构建了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课程体系。课程以“农业—大国根基”“农村—大国本色”“农民——大国脊梁”为核心模块,细分为五个专题展开教学,创新性融入文献分析与专题研报训练,紧密对接专业硕士能力培养要求,有效拓宽学生学术视野、强化实践思维、提升研究与表达能力。授课过程中,教师教学思路清晰、逻辑严谨,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,课堂互动充分、研讨氛围浓厚,充分体现了专业硕士课程的应用型导向。

一、紧扣时代脉搏,凸显课程时代特色与战略价值

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时代背景下,三农问题已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。农业管理专业硕士作为未来三农领域的管理与研究骨干,亟需系统把握大国三农的发展逻辑与实践路径。《大国三农》课程精准契合这一时代需求,以国家战略视角切入,将三农问题置于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解读。课程在备课阶段深入研读多部经典著作,萃取核心理论与思想精华,同时紧密跟踪最新政策文件、行业报告与前沿研究成果,确保内容兼具理论厚度与时代气息。通过课程学习,学生不仅明晰我国农业发展的历史脉络、农村建设的演进逻辑与农民群体的时代变迁,更深刻理解了三农领域的重大战略与实践要求,树立起“大国三农”的系统思维与责任意识,为投身乡村振兴实践奠定坚实思想基础。

二、模块化专题设计,构建系统且聚焦的课程内容体系

课程打破传统线性授课模式,采用“模块+专题”的结构化设计,在保证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,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。课程内容涵盖《粮食安全》《中国式农业现代化》等重大战略议题,聚焦农业核心命题、乡村振兴与农村治理等关键环节,以及农民主体地位与发展需求,引导学生从政策、理论与实践多维度进行剖析,为思维训练与专题研究提供清晰路径。该模块化设计既契合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的知识结构需求,又为学生毕业论文选题提供明确方向。每一专题均围绕现实核心问题展开,与专业硕士毕业论文“聚焦实际问题、注重应用价值”的要求高度契合,有效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逐步凝练研究方向,为论文选题与框架构建奠定内容基础。

三、聚焦专硕培养需求,创新“理论+文献+研报”三位一体授课方法

课程立足农业管理专业硕士“应用型、复合型”培养目标,突破传统理论灌输模式,构建“理论讲解+文献分析+PPT专题研报”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,将知识传授、能力培养与研究准备紧密结合,形成“输入—内化—输出”的完整教学闭环,全面提升学生分析、逻辑构建与表达展示能力。

(一)理论讲解:立足经典,链接现实

授课教师以多部三农经典著作为理论根基,通过提炼核心观点、梳理理论脉络,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理论框架。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现实案例进行解读,例如在“粮食安全”专题中,融入我国粮食生产现状、国际粮食市场格局及种粮农户实践案例,深入阐释粮食安全战略的内涵与实施路径。这种“理论+案例”的讲授方式,不仅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,更培养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与论证提供方法论支持。

(二)文献分析:靶向选题,夯实基础

课程设置专门文献分析环节,围绕各专题精选高质量学术论文、政策文本与研究报道,引导学生开展系统文献研读。教师通过讲解文献检索方法、综述撰写技巧,指导学生从文献中识别研究空白、明确科学问题,鼓励学生结合专业兴趣与实践经验,初步确定研究方向。该训练显著提升了学生的文献梳理与批判分析能力,为其构建毕业论文研究框架奠定扎实基础。

(三)PPT专题研报:分段指导,综合训练

课程以“三农问题研究PPT”作为综合能力输出形式,贯穿选题、框架设计、内容分析与成果展示全流程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,自主选择具有现实意义的专题,完成结构严谨、论证有力、表达规范的PPT研报。该过程全面训练学生的问题界定、信息整合、逻辑构建与视觉表达能力,是实现“学以致用”的关键环节。课程实施过程中,学生可随时与教师面对面交流研报选题、逻辑架构与内容表达,获得全过程一对一指导,有效提升研报质量与研究素养。

总之,《大国三农》课程通过精准的课程定位、系统的内容设计与创新的教学方法,为农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重要支撑。该课程紧密结合专业硕士培养特点与研究实践要求,实现了课程内容与能力训练、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、经典理论与现实问题的有机融合,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硕士课程教学模式,为同类课程建设与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本期信息传至:王铁良副校长、王海龙副校长、孙光国副校长,教务处、研究生处领导,学院负责本科教育、研究生教育领导,全体督导员

Copyright©1999-2022 沈阳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版权所有
地址:沈阳市沈河区东陵路120号 电话:024-88487153 邮编:110866邮箱:jgxy@syau.edu.cn